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九面,第四行,從經文看起:

  【復次善男子。言常隨佛學者。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。從初發心精進不退。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。剝皮為紙。析骨為筆。刺血為墨。書寫經典。積如須彌。為重法故。不惜身命。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。】

  我們從這一段看起,這是普賢菩薩第八願『常隨佛學』。到後面偈頌當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,菩薩十願,實際上前面七條是願,後面三條都是屬於迴向,這個我們到後面再說。

  首先是學本師,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娑婆世界的教主,也就是本師,法身就叫做『毘盧遮那』,報身叫「盧舍那」,應化身叫「釋迦牟尼」。這個世界很大,絕對不是只有我們這個地球,那你就把佛的德能看小了。前面在「請佛住世」的時候曾經說過,不但諸佛如來,就是證得法身的菩薩,大乘經論裡面跟我們說得很多。像本經所說的初住以上,通常我們稱為法身大士,圓教初住,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。這樣的菩薩就有能力在十方世界,這個十方世界是指娑婆世界;換句話說,在這個大世界裡面許多星球之中,這些星球裡面都有眾生住在那個地方,有許多次元跟我們不相同的,所以我們人的眼睛沒有辦法見到。現在科學家所謂的,我們人是住在三度空間,換句話說,四度空間、五度空間、六度空間,乃至於更高次元的,我們見不到。說不定太陽裡面住的眾生比我們的次元就要高,經上常說有月光菩薩、有日光菩薩。這是不同環境裡面有不同眾生在那邊依止,只要有眾生居住的地方就有佛菩薩去度化。

  一個娑婆世界有多大?在過去,許多人以為娑婆世界就是現在科學家所發現的銀河系。我們知道銀河系非常之大,以為銀河系就是娑婆世界,就是大千世界。可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跟一般人不一樣,諸位可以在《無量壽經》註解的本子後面,他有一篇文章我們附在註解後面,大家可以翻出來做參考。他講的也很有道理,他說銀河系只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單位世界。為什麼?單位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,太陽是圍著須彌山轉的。我們現在曉得太陽確實是圍著銀河系中心在旋轉,所以他的看法,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所講的須彌山。這樣一說,這個世界就太大了。我們知道像這樣一個單位世界有一千個才叫一個小千世界,然後以小千世界為單位,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,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,這是一尊佛的教區。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,娑婆世界毘盧遮那佛的教區多大?是十億個銀河系。現在科學家還沒有辦法看到,現在最進步的科學儀器才發現幾百個銀河系。

  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,所以這尊佛,我們的本師,法身叫「毘盧遮那」。毘盧遮那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叫「遍一切處」;換句話說,就是現在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。佛在《華嚴》上稱這個本體叫毘盧遮那佛,是佛的法身,所以毘盧遮那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為什麼?它是能力,是能現。像釋迦牟尼佛是佛的應化身,應化身從哪來的?從這個體裡面變現出來的。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樣身分來教化眾生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多了,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,這一個大世界裡面實在講星球不止千百億個。應化身有生有滅,有入般涅槃,法身、報身沒有入般涅槃的;法身不生不滅,報身有生無滅,這個都沒有入涅槃的,只有應化身才有生滅,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。所以毘盧遮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,說實在話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。我們自身也是從毘盧遮那變現出來的,乃至於山河大地一切萬物都是從法身顯現的,從法身流露的。

  世尊在此地叫我們隨順法身,那就是隨順本性、隨順自性。理是沒錯,可是從哪裡下手?自性我們眼睛也看不見,耳朵也聽不見,手也摸不到。不但我們前五根接觸不到,我們的心思都達不到,換句話說,想像都達不到,那我們要隨學要從哪裡下手?隨學就要學應身佛,應化身,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榜樣,釋迦佛就是毘盧遮那佛的應身。三身即是一身,一而三,三而一,所以我們從應身佛來隨學就容易了。

  『從初發心』,應身佛是世尊、是本師示現給我們做一個修學榜樣,不但四十九年說法教導我們,他的一生生活所表現的無一不是教化世人,這是我們常講的身教,以身作則表演給我們看。「從初發心」,發心,《大經》裡面跟我們講,這是講歸納,要是不歸納就沒有法子說,太多了。《華嚴》都是用十表法,十代表圓滿,所以發心我們也講「十相」,就是十種樣子,這我們就容易學習。這個註解裡頭沒有,沒有也不要緊,我把這十種樣子略略的介紹一下。第一個要「親近善友」,不但佛法裡面重視,世間法裡頭也重視。小朋友將來長大成人會變成什麼樣子,你特別注意他交友,他跟哪些小朋友在一起玩,你在這上頭觀察,你在這上面幫助他。眾生裡面絕大多數是不定性,就是他跟好人在一起他就變成好人,他跟壞朋友在一起他就變壞了,所以叫不定性。俗話說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,所以親近善友非常重要。一個人如果能夠知道親近善友,歡喜親近善友,這個人決定不會學壞,決定有成就。所以這是在第一條。

  第二「供養諸佛」。諸佛實在講就是第一大願裡面所說的「禮敬諸佛」,我們對佛是以真誠恭敬心來供養。佛不在這個世界了,我們能供養的只是佛像,佛的形像需要我們供養嗎?不需要。他也不要吃,也不要喝,也不要享受,我們怎麼供養他?可是我們還照樣供養,表自己的一分敬意,我們的敬意沒有法子表達,借佛像來表達。可是最重要的是要把這一分敬意用來對一切大眾,這就叫「供養諸佛」,這就叫「常隨佛學」。佛供養諸佛、供養一切眾生,佛的眼睛裡面是平等的,生佛平等,性相不二,這是我們要向佛學習的。

  第三要「修習善根」。「修」是學,修學,「習」是要把它變成我們日常生活行為,善根有三,無貪、無瞋、無痴。我們向佛學習,學了之後要變成生活,「習」就是落實在生活上。《論語》裡面第一句話說,「學而時習之」,從古聖先賢那裡所學到的,都能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上,這個才快樂,「不亦悅乎」;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,你在佛法裡面所學的,學了在生活上都用上。學什麼?學善根,因為善根能生一切善法,於一切法無貪無瞋無痴;換句話說,順我們自己心意的,一般人就起貪心;違背自己心意的,一般人就起瞋恚心。佛教給我們,在順逆境界裡面保持清淨心、平等心,永遠離開貪瞋痴,這叫善根,一切善法都從這裡生出來。出世間的善根唯一精進,所以底下一句說『精進不退』,「精進不退」是出世間的善根。世出世間的善根我們都要修學,都要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。

  第四是「志求勝法」。人一定要立志。佛說的法很多,後人把它分類,分為五乘佛法,有人乘、天乘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。一乘比一乘殊勝,我們要學佛到底學哪一種佛法?諸位一定要曉得,高層的一定包括低層的,低層的不能包括高層的,這一定要明白。譬如大學程度一定涵蓋小學,小學程度不能包括中學。因為現在我們在國內、在國外,常常聽到人家喊這個口號喊得很美,「人間佛教」,這是五乘佛法最低的。難道上上乘佛教跟人間佛教脫離了嗎?沒有脫離,上上乘佛法做人做得更圓滿,做得更究竟、更幸福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曉得求最殊勝的佛法、上上乘法、最上乘法。最上乘是什麼?你看普賢菩薩求的是什麼?文殊菩薩求的是什麼?這是華嚴會上的等覺菩薩,他們求生淨土。由此可知,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是第一殊勝的佛法,文殊、普賢還要求。

  淨土有沒有離開人間佛法?淨土的基礎,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講的,你要想求往生,先要修「三福」。三福裡面第一條就是人間佛法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第二條就是聲聞佛法、緣覺佛法,第三條是菩薩佛法,從這個再往上提升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喊人間佛法的口號,像蓋房子只蓋平房,蓋一層;我們志求勝法的人是蓋四層大樓,也有底下一層,這個要知道。人要有志氣,要向上,愈是往上面去,他底下的基礎做得愈好。為什麼?底下基礎做不好就不能向上發展,這是一定道理的。所以要下面這個基礎,人天佛法做得盡善盡美一定要上上乘佛法,它這個基礎才是盡善盡美的。

  第五是「心常柔和」。這發心十種相都是以佛為標準,佛的志向高,求成就究竟圓滿的菩提。等覺菩薩還不滿意,文殊、普賢已經證得等覺,並不是對這個地位就滿意,還要往上提升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就。佛心柔和,所以他能夠恆順眾生、隨喜功德。所以,心地要柔和、要清淨、要充滿智慧。

  第六是「遭苦能忍」。一切眾生,包括菩薩在內,他沒有圓滿菩提就有苦,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那是他的苦惱。何況我們凡夫一品惑也沒有斷,為業力所纏,我們所受的是業報。初學佛的同修,我常常勸他念《了凡四訓》,把《了凡四訓》要念三百遍。什麼道理?了解事實的真相,把自己這一生所遭受的苦難根源找出來,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情。然後無論是享樂、無論是受苦,你不會怨天尤人,曉得這是現前的果報。果從哪裡來的?果是自己造作的,有過去生中做的,有這一生中造作的,因緣果報絲毫不爽。不要說世間法是一大因果,出世間一切佛法還是離不開因果。你看清涼大師講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》是五周因果,離不開,造什麼因就結什麼果報。

  真正搞清楚,真正明瞭了,我們自己能不能轉因果?能,佛法最殊勝的就是自轉因果。怎麼轉法?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斷惡裡面,忍辱非常重要,忍不過又造業了、又犯錯了。所以菩薩六度,布施能修,忍辱能成就。你雖然修布施,在造福不錯,在培福,如果不能忍,福都漏掉了,所以一定要能夠忍。這一部《金剛經》雖然講菩薩修行六大綱領,講六度,可是裡面講得最多的就是布施、忍辱。《金剛經》大家很熟悉,這兩條講得多。何況佛又特別強調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世間的善法、出世間的善法,忍就能成就。不能忍也要忍,不能忍就是業障,就是毛病,一定要咬緊牙根勉強也要去忍。實在忍不住,跪到佛面前去念佛。時間久了,有個三個月、半年、一年,心境自然就平和,你修持就有功夫。心地就清淨,煩惱就少了,境界就轉了,苦的境界慢慢的可以離得開,真的離苦得樂。所以離苦得樂要自己明白事實的真相,要懂得怎樣修法,確實可以離苦得樂。

  離苦得樂是果,修學是破迷開悟。所以諸位曉得,我們能信,信佛的教誨是覺悟,不信是迷;我們能解是悟,不解是迷;肯照佛的教訓去做是覺悟,不肯照做是迷,迷悟就從這兒看。佛教給我們孝養父母,我們真的去做了是悟,不去做是迷。佛教給我們布施,我們真肯盡心盡力去做是覺悟,不能去做是迷惑。佛教我們持戒,我們嚴守戒律,持戒就是守法,持戒守法就是覺,不能持戒守法就是迷。諸如此類,大家可以想像得到什麼是迷、什麼是悟。果然迷沒有了,覺悟都現前,苦隨著迷走了,樂隨著悟來了,所以境界可以自己轉。徹底覺悟的人,轉煩惱為菩提,轉娑婆為極樂,那就跟普賢菩薩一樣,這是個真正徹底覺悟的人。所以忍辱非常重要,一定要學。

  第七個是「慈悲深厚」。要學諸佛如來的大慈大悲,大慈悲是從平等心裡面流露出來的,也就是無條件的慈悲。慈悲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愛心,仁慈博愛。佛為什麼不說愛?為什麼要說慈悲?愛裡面有情在裡頭,這不是個好東西,是分別心、妄想心,所以佛用慈悲;換句話說,慈悲就是離開情執的愛,那是真的,永遠不會變的。世間人的愛是假的,決定不是真的,它的變化太大了。今天好了就愛了,明天惱了就不愛了,所以不是真的。世間人的心都靠不住,說的話就更不必說了,所以姑妄言之,姑妄聽之,不可以當真。為什麼?都是三心二意、虛情假意。慈悲心是真的,為什麼?慈悲心是從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的,是從真心裡面流出來的,永遠不會改變。我們尊敬佛菩薩,佛菩薩護念我們;我們毀謗佛菩薩、陷害佛菩薩,佛菩薩還是一樣的護念我們。絕對沒有說我們態度改變了,佛菩薩心念也改變了,沒有。那叫慈悲,那才叫做深厚的慈悲。無論別人對待我們怎麼樣,為什麼?他在迷,他沒有覺悟,我們覺悟的人怎麼可以跟迷人一般見識?這個要知道,一定要學佛的大慈悲。

  第八是「深心平等」。「深心」是菩提心之一,所以這十個合起來講就是發菩提心。《華嚴經》上講得特別詳細,《起信論》、《觀經》裡面講得簡單,只講了三條,大經裡面講十條,統統叫菩提心。深心平等,深心是對自己的,慈悲是對眾生的,對別人要慈悲,對自己要清淨、要平等。第九是「愛樂大乘」。在如來一切教學當中,喜歡大乘。大乘是了義,大乘才是究竟,大乘是最殊勝的法門,對於大乘法能夠生起羨慕之心、嚮往之心,歡喜修學。最後一條,「求佛智慧」,也就是一切經上給我們說的修學標準,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這是一句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用現代的話來說,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,這是我們學佛最後的目標。這十種心就是諸佛如來在因地裡面表演給我們看的,初發心發的無上菩提心,我們要學習。發心之後要能保持精進不退,才能夠破迷開悟、才能夠離苦得樂,也就是真正能轉境界。

  轉境界,跟諸位說,一定從自己的身體轉起,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很時髦的話,這是改變體質。真的是從這個地方轉起,因為心跟身的關係比跟身外之物的關係是更密切。能轉的是心,所轉的是境,佛也是在許多經論上教給我們,依報隨著正報轉;正報是心,心是能轉,身還是境,境是所轉。所以心清淨,身就清淨,身清淨,身體裡面細胞組織統統恢復正常;換句話說,你所有那些疾病,疾病就是細胞組織排列不正常,就這麼個原因。怎麼會從正常變成不正常?煩惱、憂慮、妄想,一切法從心想生,天天思想歪扭,細胞就亂七八糟長,你的病就來了,就這麼回事情。

 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不會生病,不用參加什麼醫療保險,不需要,不要看醫生。我們自己這樣子治療,什麼醫生也沒有這個高明,這是真的。心清淨、心真誠、心平等、心慈悲,你所有的細胞都會恢復正常,什麼病都沒有了。所以當你身體有病痛,回去要好好反省,我的心出了問題,不是身,是心裡頭出了問題。趕緊把心調整,我們身體的毛病自然就好了,就正常了,這是非常的重要。身體恢復正常,好運也來了,壞運也轉成好運,我們生活的環境也統統都轉了,這個非常重要。小,個人的身家;大,社會、國家、世界,都是這麼一個道理。

  佛法興旺,所謂佛法興旺就是眾生肯依照佛教訓修學的人多起來了,這叫興旺,這是真興旺。就能轉整個社會的業報,能轉國運、能轉世運,一個道理。社會、國家、世界是眾生共業所感,我們的共業清淨、共業善良,我們生活的大環境就非常幸福,世界和平安定繁榮,大家享福。如果許多人思想都偏邪,這個社會就有苦難。佛法教學確實能救自己、能救社會、能救世界,所以一定要精進不退。

  『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』到底下『書寫經典,積如須彌』這一段,在前面「廣修供養」裡面,我們講到的法供養,這一段就是法供養。『為重法故,不惜身命』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「不惜身命」流通佛法,這個地方講流通佛法,「書寫經典」。佛在《大涅槃經》裡面有個小故事,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行菩薩道的時候,為半偈而捨全身,把法看得重,把自己的身命看得很輕。菩薩在修苦行,難行能行,帝釋天在空中見到了,故意來試探,看看他到底是真的、是假的。就變化一個羅剎,告訴他「我有四句佛法,你想不想聽?」他說我很想聽。羅剎說「我現在肚子很餓,我想吃東西」。他說「你吃什麼?」「我要吃人肉。」這個羅剎就先說了兩句,後頭兩句不說了。菩薩就答應他,「你把後面兩句再說出來,我把身體供養給你」。這裡面所說的『剝皮為紙,析骨為筆』就是指這樁事情。

  菩薩把自己的骨頭拿出來當作筆,用鮮血寫四句偈,這四句偈是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」,前面兩句,後面兩句是「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」,就是這個四句偈。他真做,所以帝釋天就非常佩服,看他確實捨身命來供養佛法、流通佛法,希望把經能夠傳給後世,犧牲身命在所不惜。這個羅剎也恢復帝釋天原身向這個修行人禮拜,他的身體也恢復到正常,都能夠恢復。為什麼?心清淨、心真誠,道理在此地。像這樣的『難行苦行』都能行,我們今天拿點錢出來印經都感覺得很難過、很痛心,這怎麼能比!

  諸位一定要有智慧,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、這個世界,佛的一切法裡面,我們應當要流通哪個法門,這不能不知道。如果修學不契機的法門,我們費的錢是不少,收不到效果,這沒修到福。經典的流傳,可以說我們今天大可放心,佛經不會失掉,不會失傳了。為什麼?《大藏經》印得太多了,全世界的圖書館、很多學校都保存《大藏經》,這個經典還能失傳嗎?從前我們真的擔心失傳,所以我印經。我印經是兩個目標,第一個是怕失傳的,這部經我們要印,希望它不要失傳。多印一些大家保存,到後來還會有個一本、兩本流傳下去。現在這個顧慮沒有了。第二個考慮是我們講堂所講的經典,這是第一優先。我們印出來馬上就有用處,這才管用。換句話說,所印出來的經典流通出去要人家喜歡讀誦、喜歡受持、依教奉行,真正的如法修行,也就是幫他斷惡修善、移風易俗,那就叫功德無量。如果達不到眼前的效果,那一類的經典就第二個考慮,它會不會失傳?不會失傳,那沒有什麼大關係。真實的功德是做這樁事情。十大願王裡面沒有鼓勵我們去蓋廟,其他的我就不必說了,大家好好讀讀經文,自己去想想我們應該怎麼做法。

  對於社會上來說,我們古聖先賢有句諺語說「濟難不濟貧」,救貧窮救不完,那是不可能,人家有災難我們要幫助他。今天舉世之人都有大災難,什麼災難?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是大災難!我們要用什麼樣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他,消除他的妄想分別執著,恢復他的清淨平等覺,這才叫真正救度眾生,真正的慈悲濟世。現在除了印經書之外,還有錄音帶、錄相帶,統統可以歸納在經書這一類,我們都做這個工作,這確實能夠淨化人心。所以,諸佛菩薩不惜身命在做,何況身外之物?『王位』,這是權力、地位,可以捨棄,可以不要。『城邑聚落』,這是屬於福報。他做個市長,做個縣長,他可以讓給別人,可以捨棄,如果真正有利益於佛法的弘揚,他捨棄了。釋迦牟尼佛捨棄了,國土不要了;安世高捨棄了,安世高是安息國的王太子,是繼承王位的,他也不要了,出家專門做弘法利生的事業。

  說實在話,一般人真的是迷,悟的人少。今天在這個社會上做人,苦!無論什麼地位都苦,做總統也苦,大企業家發大財也苦,各個都在叫苦,哪裡有樂?冷眼來觀察,這人生有什麼意思?有什麼價值?再說意義跟價值在哪裡?這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?如果我們認真冷靜的去想一想,人會開悟,會覺悟。

  在人生當中可以說最有意義的工作是教化眾生,在世間從事於教育工作是大善。作教育的人,大概過去、現在都一樣,在社會上沒有地位,也沒有財富。從前教學,學生供養一點束脩,所以做老師的都非常清寒,世間人美其名稱之為清高,這是真的。但是他所修積的功德,絕對不是這個世間其他人、其他行業能跟他相比的。你不要看他這一生很苦,認真教學做這些工作,來生他就會享大福報;就看他教學的態度,看他用心的真純,來生得大福報。我們以佛法的眼光觀察世間大富大貴之人,前生如果不是在佛門裡面種的福,就都是當教員的。譬如你做總統了,前生當教員,現世做總統了。他所教的這些學生都是他的幹部,文武百官為他效忠,都是他的學生,都受過他的恩惠,因果相應。善有善報,不是報在今生,報在來世。

  佛門裡面種的善根就更大了。佛門的教化是平等的,佛門教化的範圍比一般學校廣大,佛門是屬於社會教育,所有一切行業裡頭這個最有意義。可是一般世間人對於出家覺得非常恐怖,非常可怕,這還得了!這就是迷惑顛倒,不曉得這是世出世間法第一等的好事、第一等的功德,他不知道。我那時候學佛,出家了,我的同事、長官、同學、朋友都給我說,「你怎麼這麼消極!」都看到我可憐的不得了,好像走投無路了。現在他們看看我都點頭,「你的路走對了」。那個時候怎麼解釋都講不清楚,沒用處。我出家只有一個人贊成,方東美先生,他看到我發心出家,「你這個路走對了」。只有一個人講是對的,其他人都搖頭,都說這個路走錯了。真正有眼光、真正有學問的人,他的看法自然就不一樣。所以一切是為了弘法利生,這是真實的功德,諸佛菩薩都是這樣做法,祖師大德也這樣做法。

  道場用不著發展,台灣的道場太多了,花那些冤枉錢沒有意義,實在花得太可惜了。我是一生決定不建道場,從來沒有個念頭去建道場。達拉斯的道場是佛菩薩建的,不是我建的,為什麼?我沒有意思在那裡建道場。現在董事長是韓館長,她也最討厭達拉斯,最不喜歡達拉斯,怎麼可能到那裡建道場?佛菩薩建的。那當然有道理,我們是凡夫,現在還見不到,佛菩薩建的。我們建那個道場沒有化緣,沒有問人要錢。諸位要記住,如果有人拿我的名義到外頭化緣,要錢建道場,統統是假的,絕對不是真的。我聽說現在在台灣連印經都有弊病發生,我聽一位法師來告訴我。一般人在外面化緣印經,這經印一萬冊,實際上只印了一千冊;後面版權頁是一萬冊,另外九千冊的錢他入荷包去了。不怕因果!所有一切法久了都有流弊,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。

  要做真實功德,現在說老實話,科技發達了,你們在家裡都可以做。買兩台錄音機在家裡一面聽一面轉錄,轉錄了我再布施結緣供養。這是真的,這個沒有騙人,假手給別人都不太可靠,不如我們自己去做。這個年頭真正相信因果的人少了,不信因果的人多,造作惡業。我們也不要促成他的惡業,我們是善心,他拿去造惡業,雖然我們沒有罪,他有罪,我們有過失;我們委託人委託錯了,讓他去造罪業,我們有過失。一定要曉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,這是非常可怕,起心動念、一切作為都要小心謹慎,盡可能避免罪過。

  什麼都能捨。『宮殿』是居住的房子,『園林』是我們今天講的土地、不動產,『一切所有』就屬於動產,沒有一樣不能捨,以及其餘「難行苦行」。這些佛菩薩為什麼統統能捨?他真的覺悟了,徹底覺悟,他知道捨是因,果報是得。「捨得」這個名詞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用得很普遍,誰都會說捨得、捨不得。「捨得」是從佛教裡頭來的。你能捨,底下就得,得什麼?得成大菩提,得菩薩、得了佛的果位,果報不可思議。我們今天能捨,統統捨得乾乾淨淨的,我們有得,我們得到西方極樂世界。你們在經典上看到西方依正莊嚴,我們統統得到了。這個世間有一絲毫還放不下,西方世界沒有你的分,你去不了;必須把這裡統統捨盡,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了。下面就講果:

  【乃至樹下成大菩提。】

  這就是示現成佛,像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,就是指這樁事情。

  【示種種神通。起種種變化。現種種佛身。】

  這就是證得法身之後,十方世界一切眾生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,所以『現種種佛身』。佛身有種種嗎?有,有藏教佛、通教佛、別教佛、圓教佛。佛身都有種種,菩薩身當然更多,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,確實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得這麼樣的好處。你要不肯捨,你一樣也得不到。

  【處種種眾會。】

  『會』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團體,像我們這是講經的法會,我們參與這個法會。佛示現種種身,參加一切眾生種種不同的聚會,在聚會裡面教化眾生。不限定是在講臺上講演,什麼方式都能教化,教化的手段、方法就太多了,無量無邊。講臺上講經是一種,不一定用這種方法,什麼方法都可以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。我們看《華嚴》後面五十三參就曉得,菩薩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都是利益眾生。

  【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。】

  前面那句是總說,這是別說。菩薩有感,佛就到他的道場去了,或是佛身,或是菩薩身,為菩薩說法。

  【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。】

  這是參與小乘人的道場,示現小乘的學者,為他們講經說法。

  【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。】

  這就是參與政治,或者是以領袖的身分,或者是以輔佐的身分幫助領袖的,以這樣的身分參加他們的團體。

  【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。】

  這裡面說了四個。『剎利』,剎帝利,這是當時印度的王族、貴族。『婆羅門』是屬於宗教一類的,這是在印度地位高的。『長者居士』,「長者」是世間大富大貴,像我們現在所講的企業家,大富長者。「居士」是在家學佛的,多半是一些平民,有學問、有道德,沒有做官,沒有出來做事,是這一類的身分。

  【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。】

  由此可知,佛不但在人間教化,六道裡面都現身。『天』是天上,『龍八部』是指一切善神,佛門裡面常講護法神,護持世間一切善行之人。『人非人等』就包括了「八部」。

  【處於如是種種眾會。】

  這一句總結,就是六道裡一切有情眾生的團體,佛菩薩都能夠現身、都能夠參與,在裡面以善巧方便教化眾生。

  【以圓滿音。】

  這是說說法的音聲,音聲圓滿,就是沒有欠缺、沒有遺漏,應機而說。所說的法完全能夠讓聽的人歡喜接受,說得是不多不少,完全是他現前所需要的。他現前所不要的,你給他說了,那叫白費,叫廢話,講了對他沒用處。法要契機,契機就是他非常需要,這是契機。契理不契機,就是佛法常講的戲論,開玩笑的話,沒有意義;契機不契理是魔說,不是佛說,佛說一定是契機契理。我們流通佛法也要注意這個原則,一定要契機契理。所以對中國人是中國一套說法,跟外國人是外國一套說法,不容易。

  佛法要找人翻成外國文,外國人不懂,有很多的境界外國人根本想像不到。譬如講「孝順」,外國人從來沒有這個觀念,他們千百年來腦子裡頭沒有這個印象,沒有這個細胞,你講這個他怎麼能理解?沒有法子理解。只可以這樣說,「你對父母要好一點,要以愛心對待他,要常常幫助他」,只能這樣說法,其他的意思達不到。所以,中國文化跟外國人一比較,我們就會感覺到外國人好可憐,這真的,這個意境他決定沒有法子想到。你要是不能夠全盤了解,在國外弘揚佛法是死路一條,走不通。中國這些法師到外國弘法,成就不如日本人,甚至於今天不如越南的法師。他們明瞭的東西比我們契機,我們契理不契機,這都是值得我們反省的,值得我們學習的。這是『圓滿音』。

  【如大雷震。】

  『大雷震』是說接受的人的感受,他真的好像驚醒了,覺悟了。

  【隨其樂欲。成熟眾生。】

  隨著他的程度,隨著他的愛好,隨著他的生活習慣,不要去改變他,這樣幫助他,成就他。

  【乃至示現入於涅槃。如是一切。我皆隨學。】

  到這個地方這一句是講能學,我應當要學。這是毘盧遮那佛、一切諸佛,『一切』底下,文裡頭沒有,下面包含一切菩薩乃至於善知識種種的善心善行,我們統統要『隨學』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