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「六方佛」最後這一小段:

  「彌陀是法界藏身,故一念一切念,念一佛,即念一切佛,極樂是法界藏土,故一生即一切生,生極樂一土,即生一切諸佛國土也」。這一小段是蕅益大師的開示,說得太好了。把所有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疑問徹底破除。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?為什麼要生極樂世界?從來沒有人講得這麼清楚,講得這麼明白。十方諸佛很多很多,為什麼要單單念阿彌陀佛?這就明白了。十方世界的淨土也很多,為什麼偏偏要生極樂淨土?蕅益大師這個答覆得好。「彌陀是法界藏身」,就是大乘經裡面所說的法性身、法性土,法界藏身是法性身,就是法身佛的本名!

  毘盧遮那也是法身的本名,這個名號的意思,毘盧遮那翻成中國話就是遍一切處。阿彌陀佛要翻成中文就是無量,一切都無量,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;現代人追求的無量財富、無量相好、無量福報,什麼都是無量,這個無量遍一切處!所以毘盧遮那跟阿彌陀佛的名號都是法界藏身的德號,念這一個名號所有一切佛統統都念到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毘盧遮那只是講遍一切處,什麼遍一切處?阿彌陀的內容就豐富了,就顯示出來。至於其他的一切佛名是法界藏身的報身、應化身。其他十方國土是報土,是方便土、是同居土。藏身是法性身,藏土是法性土,常寂光淨土!所以,念一個佛的名號,把所有一切佛統統都念到。

  就像我們今天,現在是民主國家,從前是帝王時代,我們念總統的名號,就把這個國家所有文武百官統統都念到,他是第一。念其他的佛菩薩的名號,就像念部長、念省長、念縣市長,是這麼個意思。極樂世界是法界藏土,就好像念國家,中國,那中國所有這些省縣市不都包括在裡頭了嗎?念其他的國土名號,就像你念一個省、念一個市,我們念北京、念上海、念江蘇,那是地區,不是完全的。

  所以,極樂世界等於說是全體的,阿彌陀佛是所有一切諸佛本名,哪一尊佛不是無量壽命、無量覺悟、無量德能、無量智慧、無量相好,統統都是!所以這是世尊教我們念阿彌陀佛,教導我們一定要往生極樂淨土,道理在此地,真的是「一念一切念,一生一切生」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一切諸佛剎土。這是大善根的人、大福德的人才能辦到!

  什麼叫大善根,大福德?對於這個法門,你能信、能理解、真正肯幹,那這個人就是大善根、大福德。遇到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,遇到了許多善知識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們,這是大因緣,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!遇到了能信、能解、能行是真正不容易,這是我自己親身的經驗。我學佛是從哲學裡面進去的,而不是從宗教,是從學術。進去之後逐漸逐漸才發現,佛法裡面東西之美好,博大精深,生起無限的羨慕,這認真來學習!

  佛法的內容太豐富,淨土是裡面的一種。因為淨土實在講,修學很容易、很簡單,於是我們對它疏忽了,沒重視它,我們的目標都在大經大論上。我跟諸位說過很多遍,我最後回過頭來專修淨土,是讀了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這些大經大論才知道淨土殊勝。特別是看到文殊、普賢、善財童子到最後,《華嚴》最後,統統都發願求生淨土。這才提醒我注意淨土。為什麼這些人都求生淨土?這都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,才真正是留意、讀誦、研習。愈深入愈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,難怪世尊再四的勸導,十方諸佛讚歎,到《彌陀要解》裡面,蕅益大師才說出前人所未說的,「彌陀是法界藏身,極樂是法界藏土」,這才真正徹底和盤托出!使我們對於這個法門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了。

  同時我們也明瞭,現在還有疑惑的人,還不能死心塌地學習的人,就跟我們從前一樣。我們在三、四十年前對這個法門不就是這個階段嗎?所以修學佛法,我現在非常非常覺察到,壽命要緊,要長壽,你才能學得到。如果壽命短了,還沒有發現,你就走了;或者剛剛發現,還來不及修行,你壽命到了,那叫真可惜!由這個地方,我們也特別突出西方極樂世界,古人講的第一德(就是第一樁好事)是無量壽!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命永遠!那是真的無量,不是有量的無量,是真的無量。生到那個地方是有量的無量,但是一定成佛,成佛之後是無量的無量。

  所以我們可以說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,確實是無量的無量。我們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樣的機會,你說多麼值得慶幸!只有認識清楚的人,才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放下,專學這個法門,專修這個法門!決定在這一門當中成就。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有意義、有價值,沒有白來!所以這一段話非常非常重要。「六方佛」這一大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。下面是第五段「信願持經之利」,我們把這一段經文念一遍:

  舍利弗。於汝意云何。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。】

  這一句是問,下面是答覆。

  舍利弗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聞是經受持者。及聞諸佛名者。是諸善男子善女人。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。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】

 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。後頭還有一句話,這是佛第三次勸我們:

  是故舍利弗。汝等皆當信受我語。及諸佛所說。】

  這是在這一大段落最後的一段經文。我們也分幾個小的項目,分為十小節來學習。第一個「勸信佛說,聞經受持,聞諸佛名」。這個地方「諸佛名」要加以解釋。這個諸佛不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這個諸佛名是什麼?就是阿彌陀佛。不可思議!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諸佛名。

 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的後面,下面一段,他曾經說,「如我今者,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」,那個「諸佛」就是阿彌陀佛。「彼諸佛等,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」,那個「彼諸佛等」也就是阿彌陀佛。釋迦牟尼佛稱讚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也稱讚釋迦牟尼佛。不但阿彌陀佛稱讚釋迦牟尼佛,十方三世諸佛互相讚歎,都讚歎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同樣的,稱讚阿彌陀佛,也稱讚十方一切諸佛。但是「諸佛名」主要是指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!這個名號是一切佛的名號,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。堅定的信願從這個地方生的!

  「聞經受持」,聽到《阿彌陀經》你能夠接受,你能夠保持而不失掉,所謂念茲在茲。好處是什麼?「為諸佛之所護念」。這個諸佛,第一個就是阿彌陀佛護念你。第二,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都護念你。念一個名號所有一切佛都念到了,一個都不漏!你念其他的名號,不能這樣圓滿的包括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  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,那裡面的一切眾生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具足的,沒有一個不念阿彌陀佛。你看華藏世界,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教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這四十一位是四十一個階級,把華藏世界所有的菩薩統統都包括了,一個都不漏。華藏世界地位最低的是初住菩薩,這是圓教,大乘圓教初住菩薩,最高的是等覺菩薩,勸導這些人都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淨土,這真正不可思議!我們看到這麼一個境界,才恍然大悟,原來佛法最後的一著是這麼一回事情,這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怎麼能不死心皈依淨土!

  可是因緣不足的,沒有遇到這個法門,沒有遇到這些善知識詳細介紹,我們還有懷疑、還有猶豫,還不願意相信、不願意接受,這是什麼?這是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少。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善根福德因緣特別深厚!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善根福德因緣深厚?不知道,雖然現前不知道,慢慢的就知道了。慢慢怎麼知道?我對這個產生信心、我很願意去,這才曉得自己善根深厚,原來不少!不少,為什麼接觸的時候有那麼困難?這是我們無量劫中被煩惱習氣障礙,蓋覆住了。一有善知識的引導,我們很快這個障礙就排除掉,我們的信心、願心就生起來,這是屬於因緣。

  正是經上所講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你的善根福德很厚,沒有因緣來引導你,來啟發你,你雖有很深的善根福德,也不能現前。為什麼?你被世俗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障礙住,你迷在這裡頭。所以真善知識這一點醒你,恍然大悟。對自己充滿了信心,這一生決定得生,決定可以親近阿彌陀佛。不思議!所以一切諸佛都護念你。這個護念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關懷,護有保佑的意思,保佑你、關懷你。利益是「皆得不退大菩提」,這個利益就大了,都能得到不退無上菩提心!無上菩提心就是我們這些年來所標榜的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這是我們自己的真心,是我們自己的佛性,我們本有的。

  現在本有的好像是沒有了,其實它並沒有失掉,只是被自私自利、被名聞利養、被五欲六塵障礙住。我們沒有把這些障礙放下,所以自己的真心不能現前。要知道自私自利、名利心、貪圖一切享受的心,這是妄心不是真心,這個東西障礙了我們的真心。所以只要把障礙放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貪瞋痴慢,我們的真心現前;真心有無量智慧,無量德能,無量的福報。真心受用的環境就是極樂世界,就是華藏世界。

  華藏、極樂在哪裡?就在眼前。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你就見到,你就得受用。你不肯放下,那華藏現在就隨著你的妄心變成了穢土,變成了五濁惡世。這一樁事情現在居然被科學家發現了,這是個好事情。他是剛剛發現一個開端,不過這個開端有很大很大的好處,使我們已經修淨土的人信心十足!為什麼?得到科學證明。這個證明什麼?這是證明相隨心轉,身體體質隨心轉,我們生活環境隨心轉。我們的真心是純淨純善的,我們的相貌純淨純善,我們的身體純淨純善,我們的生活環境純淨純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;《楞嚴經》上面所說的「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,一切因果,世界微塵,因心成體」,不可思議!科學居然能夠做出證明,有這麼一個發現,佛經上講得這麼透徹。

  「皆得不退大菩提」,那就可以說,這個大菩提引申出來無量智慧,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不是外來的,是你自己本有的。你自己心性當中,本來有無量智慧,無量才藝,無量德能,無量無邊的福報。因此,這是第三次的勸導,勸我們要信。「信世尊說」,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這個經,我們要相信世尊說。要相信「諸佛說」,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有不少經文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十方諸佛來給我們做證明,勸導我們要相信,要信諸佛說。再看下面這一小段。

  「此經獨顯」,這是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經不長,在一切經裡頭最為寶貴的。在中國,佛教經典,雖然《金剛經》、《心經》知名度最高,沒有人不曉得,這是受中國禪宗的影響。但是實際上修行人,諸位去問問,真正修行人用什麼法門?《彌陀經》第一。不僅是淨土宗,無論是哪個宗派,你們看看《禪門日誦》,看看許多宗派的課誦本,晚課都有念《彌陀經》,都有念阿彌陀佛。幾乎不分宗派,只要是學佛的人,大乘學佛的,沒有不念《彌陀經》,沒有不念彌陀佛。這是「此經獨顯」。

  「無上心要,能念之心性,第一義諦,本源理體」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學淨土不知道淨土的精義、精髓,你這一生怎麼能成就?「心要」是性宗所說的、禪宗所說的;心是真心,真心裡面的精華,要是最要緊的,這上面還加個「無上」,沒有比這個更高的。無上心要是什麼?就是自己能念的心性,這個經上所說的一心不亂。這一心不亂是羅什大師譯的,梵文原本不是叫一心不亂,你看看玄奘大師的譯本你就看出來,玄奘大師是直譯,叫一心繫念。羅什大師翻作一心不亂,翻得也好。

  一心不亂是得阿彌陀佛加持的,得阿彌陀佛護念的時候你得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是果,那是成就。功夫,功夫在一心繫念!也就是說我心裡頭,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,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心裡頭不放任何東西。沒有任何的雜念,沒有任何的妄想,也沒有分別執著,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。那是無上心要,那是能念的心性,那就是第一義諦,就是本源理體,你真的是返本還源,的是念佛功德不可思議。這裡有解釋。

  「諸佛名字,即指所念的阿彌陀佛」,所以阿彌陀佛叫「諸佛名字」。這很少人知道的,就是古來大德也很少人這麼個說法,所以蕅益大師這個說法,被印光大師讚歎。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他對於《要解》的讚歎,他說:即使是古佛再來,給《阿彌陀經》做個註解,也不能超過其上。這還得了!這種讚歎就把蕅益大師看作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但是蕅益大師的身分始終沒有暴露,我們想想,大勢至菩薩對他這樣讚歎,在我們想像當中,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,決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。否則的話,當不起大勢至菩薩如是的讚歎。

  有人對這個讚歎懷疑,我遇到過,有人來問我:淨空法師,印光大師這個讚歎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?我的回答說,他老人家的讚歎是恰到好處,一點都不過分。真正是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;如語就是他的讚歎跟事實完全相符,絕不過分。所以經上講的「諸佛」就是講的阿彌陀佛。

  「圓滿究竟萬德」。這是這一部裡頭經獨顯的三樁事情,無上心要是我們念佛的真心,要用真心念。這個真心在初學的時候,就是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念到契入境界的時候,你這一念念佛的心成熟了,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。不但念佛的時候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,平常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都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時候是什麼境界?這是一心不亂。你念佛的功夫得一心了。

  如果還沒有得一心,你念佛的時候能夠真正做到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最淺的,但是你就決定往生,好像西方極樂世界簽證你就拿到了,生凡聖同居土。如果得一心不亂,你就生方便有餘土。再提升,提升到理一心,理一心是離念,事一心是離相。《金剛經》上講離四相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那是事一心不亂。如果說念頭都沒有,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,理一心不亂,生實報莊嚴土。

  我們要問,我們這一生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?我回答你,答案是肯定的。問題就是你自己肯不肯用功。這個事情都不是求人的!古聖先賢講得很好,人生在世,求人難,升天難。求人的事情難,人家不答應你怎麼辦?這個事情求自己,不是求人。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放下,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?肯不肯放下名聞利養?肯不肯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?肯不肯放下貪瞋痴慢?我常常勸勉同學們,只要你肯放下,你就入境界,你就契入。你不肯放下,那沒辦法,佛菩薩也幫不上忙。佛菩薩只能教我們原理、原則、方法,除此以外他幫不上忙。所以,要自己肯放下,放下就看破,看破你就會更放得徹底,自然就入境界了!

  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,我們能不能做到明心見性?能!到明心見性那是大徹大悟,到這個境界是理一心不亂,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。見性決定不著相,著相沒見性!這是講見性是什麼樣子。我們自己會不會感覺得自己有沒有見性?知道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只要你還著相,著相就是你還有分別執著(著相就是分別執著),你沒見性。見性的人決定不著相,見性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,肯定隨緣,沒有見性的人肯定是攀緣,不一樣。見性的人得大自在,沒有見性的人不自在。也就是說他有罣礙,他有牽掛,他有障礙,沒有得大自在。

  這一部《彌陀經》,這一句阿彌陀佛,比參禪的方法容易,達到參禪最高的境界明心見性,這個方法比宗門容易。諸位要是真的想學,我這五十年的經驗可以提供同學們做參考。我真正得力的是章嘉大師指導,五十年前我跟他老人家第一次見面就教給我,看破、放下、布施。我學佛的根基就是他老人家第一次的開示。五十年來受持教誨,依教奉行,我是中下根性,逐漸逐漸提升,境界提升。不是上根利智,上根利智是所謂一聞千悟,我不是的,我是慢慢一步一步的提升出來。就像孔老夫子的境界提升一樣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順,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,確實我是這麼提升的,真的是十年一個大的提升。

  所以,人不能不修長壽,長壽怎麼個修法?長壽,實在講還是老師教導的,老師的恩德大。老師教我修三種布施,修財布施得財富,就是我物質生活不缺乏。我們不求富裕,求富裕怎麼樣?求富裕容易墮落。那是個關口,物質生活太富裕的時候,你就不想往生,你不知道輪迴苦。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世,他是王子出身,他捨棄了王位,捨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,出去托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做給我們看,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。決定不貪圖這個世間的享受,永遠保持高度的智慧,高度的警覺,不會墮落!真的像宗門大德常講的「百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」,得學這個本事,永遠生活在清涼自在的境界裡頭,這多快樂!這種快樂別人不知道。孔夫子所說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那個「說」是法喜充滿。

  「圓滿究竟萬德」,這裡頭有幾句,「智究竟證般若德」。智慧圓滿,智慧是一切德的根本,智慧是真心的本體,我們講心性,是心性的本體。所以智有能見、能聞、能覺、能知,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很清楚。我們一般在經教裡面,祖師的講經說法,或者他註疏裡面,常常講靈知,心!譬如中峰禪師在開示裡面就講三種心,肉團心、緣慮心、靈知心,般若是靈知心。一切法,因心成體,那你就要懂得,一切法都能見、能聽、能覺、能知。

  所以江本勝博士是從水,水結晶裡面證明水有靈知,它能見、能聽、能覺、能知,它知道我們人的意思。我們人善意,它的結晶非常之美;我們惡意,它立刻就變現非常之醜陋。不但水如此,佛在經上說,所有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是,就是泥沙石頭,再包括虛空,虛空也是因心成體,所以都有這個本性的功能。本性的功能就是見聞覺知,統統具足。所以現在科學,好!雖然在水的實驗上看到了,我們把這個實驗擴大,所有一切萬物你去實驗,它都是能見、能聞、能覺、能知,而且這個意念沒有遠近。

  他們做這個實驗,一杯水放在他們辦公室的桌上,通知他們的會員五百多人,在日本全國各個不同地方,同一個時間,把善的意念,用想像,想像我祝福說,這一瓶水:你很乾淨,你很清潔,你非常美好。三、四分鐘的時間,那個水的結晶就變得非常之美。它受到來自各地方的祝福,說明了意念沒有遠近。他們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我們在佛法裡知道,什麼原因?因心成體!它能覺、能聞、能知,它有見聞覺知!

  「斷究竟證解脫德」,斷就是斷妄想、斷分別、斷執著,只要妄想分別執著斷掉,你放下了。解脫是自在,你得大自在。這個自在不可思議!自在什麼?你的能力恢復了,我們一般講神通,你的見,能夠見到遍虛空法界,你的聽也如此,你六根的能力圓滿恢復了。這是佛家講六種神通,現在人講特異功能。那是你的本能,哪有什麼特異!只要你放下,你能夠放下一分,能力恢復一分,放下十分恢復十分。

  「心性究竟證法身德,三德圓滿,萬德畢具」,這是這一部經裡頭獨顯,我們要有慧眼,要有靈知,你去看它、去體會它、去契入它。不要看這一部經很小、很少,這部經的內容跟《華嚴經》沒有兩樣,《華嚴經》是這部經詳細的解說。所以古人講這三部經是一部經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下面第三小段:

  「大本云,若不往昔修福慧,於此正法不能聞,已曾欽奉諸如來,故得因緣聞此義」。大本是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是《阿彌陀經》的詳細說明,所以有大本、小本之稱。小本簡略,便於受持,便於讀誦,便於修行。但是修淨宗法門的人,大本不能不讀。為什麼?你讀大本,許許多多的疑慮你都可以化解了。至於受持,我們要把它的經義落實,那當然是愈簡單愈好。所以小本是大本的綱要,是大本的綱領。

  尤其前面蕅益大師給我們講的「此經獨顯」,這是一切經裡頭都沒有說過的,獨顯三樁事情,第一個是「無上心要」,第二個是「諸佛名字」,就是阿彌陀佛,第三個是「圓滿究竟萬德」;就是你的智慧圓滿,你的德能圓滿,你的相好圓滿,你的法身圓滿,你的解脫圓滿,沒有一樣不圓滿!這個經真正不可思議。

  如果你要更詳細的了解,那就還有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那是把這些事情講到非常詳細、非常明白、非常透徹。所以古德又說《華嚴經》是大本的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是小本《華嚴》。這三經講的都是一樁事情,只是說的有簡單,有詳細。所以你要想詳細的了解,你就讀《華嚴》,要是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那就是《阿彌陀經》,全部的《華嚴》把它濃縮了就是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不可思議!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引大本這幾句話,這是一首偈,你要真懂得了,你就會珍惜我們這一生,這一生實在太幸運了。

  「若不往昔修福慧」,假如不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福修慧,這就是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多善根(善根是慧),多福德,所以無量劫中生生世世修福修慧,這是你的善根多、福德多。「於此正法不能聞」,這個正法就是淨宗,淨土法門,你聽不到。縱然聽到了怎麼樣?聽到了不相信,當面錯過。你不能接受,你對它打上很多問號,自以為聰明。

  下面兩句是「已曾欽奉諸如來」,這是什麼?這是因緣。過去生中與佛有緣,曾經學過佛法,依教奉行。為什麼沒有成功?不成功的原因,還是沒放下!對於這個世間名利沒有放下,財色名食睡還有貪愛,還有執著,所以雖然親近諸如來(這個諸如來裡頭包括菩薩、包括善知識),沒能成就。雖沒能成就,我們這個緣在,這一生當中又遇到了,遇到了,時節因緣不同。譬如我自己,這是很好的一個例子,我二十六歲聞到佛法,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。如果提前十年的話我不會接受,遇到方先生也是枉然,我也不會相信他。所以它有個時節因緣,這就是諸佛護念,佛菩薩暗中來保佑你。什麼時候緣成熟了?就是你能接受,你可以相信,善知識就遇到了。

  甚至於有很多人善根、福德很厚,一生迷在五欲六塵裡頭,到臨命終時才發現,臨命終時他才相信。像往年我們在美國華盛頓DC,周廣大先生,他一生沒有接受任何宗教,哪個教他也不相信。人非常忠厚,是個好人,在那邊做生意,熱心公益事業,對於社會福利事業他肯做,他肯幫助人,沒有任何宗教信仰。臨命終前三天,因為醫生放棄治療,家裡人沒有法子了,所謂是病急亂投醫,太太跟我們淨宗學會的同學們認識,常常在市場買菜碰頭。這個時候就想到這些學佛的人,問問他們學佛有沒有辦法救他。

  於是淨宗學會就去了一些同學們,去勸他念佛,他一聽就歡喜。那是龔居士(龔振華居士)勸他念佛求生淨土,這個世界太苦,有什麼值得留戀的?他一聽真的覺悟,叫他全家,他的太太兒女都不要悲哀,不要為他操心,統統念佛,幫助他念佛。三天,佛來接引他,走的時候瑞相希有,有人看到佛在他家的屋頂上,接引他往生!你看,臨命終的時候,他的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。真是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,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。

  所以我們不能夠輕視一些不學佛、不念佛的人,不可以輕視。為什麼?我們凡夫,不知道他因緣什麼時候成熟,也不知道他過去生中的善根,說不定他在臨命終時一天兩天那個緣成熟,往生的品位還超過我們,我們還比不上他。這個事情有,不是沒有。所以學佛的人時時刻刻要懂得尊重一切眾生,不敢輕慢一個眾生,這是正確的。應當像諸佛如來一樣,以真誠心、清淨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!一切萬物皆有法性!你如果能見到眾生的佛性,見到萬物的法性,那就恭喜你,你就不是凡夫,你已經明心見性,你就是法身菩薩。大乘教裡頭就是教我們這些事情,尊重一切眾生,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。

  所以我們今天自己也非常慶幸,這個四句偈我們有分,過去生中確實修福、修慧,過去生中確實與佛有緣。我們一接觸,遇到善知識給我們一分析一解說,真有道理,我們就相信了。我們也非常認真努力學習,確實境界逐年往上提升,這一生當中法喜充滿,歡喜無比。沒有憂慮,沒有煩惱,沒有牽掛,從內心裡面把一切對立化解。首先求得心性的和睦,這就是身體健康。

  我在講經的時候也常說,人身體為什麼不健康?你內部的器官、細胞發生衝突。中國古人常講家和萬事興,我們身體裡面縮小,身體裡面所有器官、細胞要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那身體健康!如果我們內部器官互相對立,彼此不合作,這就生病,就不健康!就這麼回事情。誰叫它對立?跟諸位說,煩惱叫它對立。所以古時候這些話都非常有道理,「憂能使人老」,人要生活在憂慮裡頭,牽掛很多,就很容易老化。人能一切放下,什麼事情不放在心上,你的老化就非常緩慢,也就是說你不容易衰老。

  我二十六歲開始學佛,三十歲我認識李炳南老居士,李老居士那個時候六十九歲。我跟他見面,頂多只能看出他四十歲,不像將近七十歲的老人。換句話說,七十歲的人看起來像四十歲的人,不容易衰老,精神體力跟三、四十歲的人一樣。這是對我們有很大教誨的前例,我們看了不能不服,眼不花、耳不聾。有的時候在教我們古文的時候,遇到生字、生詞,就拿《辭海》來查,查《辭海》。《辭海》查出來,那個字很小,比報紙上的字小得多。李老師說:拿來,我念給你們聽。他又不戴眼鏡,念的一個字不錯,眼力好,七十歲的眼睛就像三、四十歲的人一樣,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。所以他老人家不但是言教,身教!九十多歲還不要人照顧,自己照顧自己。

  我們那個時候一般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說,老師一定會活到一百二、三十歲,你看他那個身體!但是他提前走了,走的原因,老師跟我講過是食物中毒。兩次食物中毒,這個對身體傷害很大,他不是別的毛病。所以一再囑咐我,吃東西要小心謹慎,要注意衛生。尤其是跟我講過很多遍,千萬不要到館子裡去吃東西。他說的話有道理,館子裡面的東西是很好吃,但是並不衛生,你到廚房看看就知道。吃東西要簡單,要懂得營養,不要過分的重視色香味。簡單的飲食,心地清淨,妄想分別執著少,你的能量消耗就少。

  所以過去修行人一天吃一餐,李老師一生日中一食,他每天吃一餐。他的工作量是我們普通一般人五個人的工作量,他一天吃一餐,吃得很少,他就夠了。什麼原因?他妄想雜念、分別執著少,所以他消耗很少。我跟他在一起,學他!我也學得一天吃一餐,我吃了五年。我吃到第八個月的時候才告訴他,我說:老師,我也吃一餐。多久了?八個月了。怎麼樣?我說很好,精神體力還很正常。他把桌子一拍:永遠保持下去!這個好!我們一生可以不求人。我們生活簡單,很低的收入我們過得很自在,多餘的收入幫助苦難眾生。他老人家教我的!

  以後到台北講經,遇到韓館長,韓館長說不行,你一天吃一餐不可以,我們不敢照顧你,萬一你身體不好,有病,我們擔當不起,所以一定要我吃三餐。好吧!三餐就吃三餐!但是三餐還是一餐的量,所以一直到現在,你們都知道我吃東西吃得很少。往年在美國,每一餐的主食,飯或者是麵,你們看我(美國,西方人都是用盤子的),我一餐,飯兩瓢羹,這個瓢羹、碗,兩瓢羹飯,菜比飯多,吃得不多!早飯、晚飯不吃,不吃很正常,可以不吃。大家要我吃,我就吃一點,決定不吃零食。你要保持身體健康,要懂得這個道理,決定不要吃零食。

  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心地要清淨,你的能量消耗得少。如果你妄想多、雜念多,一天三餐還不夠,能量補充不夠,你還要吃點心,才能補充你的能量。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勉強,不是隨便人都可以學的。就像現在汽車一樣,汽車很普遍,有耗油的車,有省油的車。耗油的車你不給它汽油,它走不動,所以能量一定要補充。你是個耗油的車,那你就是一天要多吃幾餐。你看到人吃一餐,只有羨慕,你不能學,學不到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人的身體是一部機器,飲食就是能量的補充。能量消耗,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雜念上,煩惱習氣,消耗在這裡,實際上於勞心、勞力消耗都不多。

  所以修行人懂這個道理,他心清淨,他每天一點點補充就夠了。你看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阿羅漢七天吃一餐,你就曉得他能量消耗得非常少,他工作一點不妨礙。辟支佛的心更清淨,半個月吃一餐,這是我們在經上看到的。這就是什麼?我們講定功,定功就是心清淨的程度。心愈清淨,消耗能量愈少。所以大本這一首偈,我們很幸運,前面兩句講善根福德,後面兩句講因緣,我們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。現在能不能往生?就看你精不精進。大乘善根唯一精進!

  精進最大的障礙是煩惱習氣,所以你必須要放下。基本的煩惱障礙就是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我講的這十六個字!常常奉勸諸位同學,如果這十六個字要真的放下,你頭一個關口破了,你就走上菩提道。如果這十六個字放不下,你學佛是在門外,還沒進門!這十六個字是大門,進到大門之後那不一樣,境界不相同,然後你才能夠登堂入室。如果以淨土四土三輩九品來講,你入門,就是凡聖同居土;再提升,登堂,那就是方便有餘土;入室,就是實報莊嚴土。我們能不能入室?我的答案是肯定的,只要自己用功,不斷的放下。

  所以我感謝章嘉大師,念念不忘他老人家的恩德,他頭一天教誨的這六個字,妙絕了!一切菩薩成佛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修什麼?沒有別的,就是看破、放下,放下、看破,這兩個方法輾轉相輔相成;放下幫助看破,看破又幫助放下。這裡面落實到行動就是布施。三種布施,財布施得相好(在果上,財布施得相好),法布施得智慧,無畏布施得長壽,三種果報是自己修的。這三種布施決定沒有止盡的,三種果報無量無邊,也是沒有止盡的,到如來才真正圓滿。所以等覺菩薩還是修這三種施,修財布施、修法布施、修無畏布施。行門,一個布施就圓滿了。

  雖然菩薩講六波羅蜜,六波羅蜜實在講就是一個布施。你們諸位想一想,持戒波羅蜜、忍辱波羅蜜是無畏布施;精進波羅蜜、禪定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是法布施。布施裡頭就有財,後面的五度就是法布施跟無畏布施開出來的,總的合起來就是「布施」兩個字。你真的搞清楚,真的搞明白了,你自自然然就肯修,你就肯做。因為平常我們不懂這個道理,凡夫的煩惱是吝嗇、小氣,不肯布施,不肯幫助別人,自私自利。不但不肯幫助別人,還想方法把別人的東西奪取歸為自有,所謂損人利己,這是折福。不是修福,折福,已經把自己命裡的福報,大幅度的打折扣。所以這是迷惑無知,不了解事實真相,他不曉得布施愈施愈多,到最後福報多大?遍法界虛空界。

  我們居住的生活環境是華藏世界,是極樂世界。照顧我的這些人是諸佛菩薩,是聲聞緣覺。苦難眾生是誰?九法界眾生,九法界眾生是我們的福田,我們種福,我們去幫助他,九法界眾生是我們布施的對象。上供諸佛菩薩,下施一切眾生,你才能夠得圓滿的福報、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相好,在大乘佛法裡面講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是這樣修成的!再看第三小段。

  「占察經云,雜亂垢心,雖誦我名,而不為聞,以不能生決定信解,但獲世間善報,不得廣大深妙利益,若到一行三昧,則成廣大微妙行心,名得相似無生法忍,乃為聞十方佛名」。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裡頭這一段說得好,《占察經》是地藏菩薩的經。地藏菩薩有三部經,現在大家常常讀誦的是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還有一部是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,第三種就是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,叫「地藏三經」。這經上有這麼一段話,都是講持名念佛,但這是念地藏菩薩。現在修地藏法門的人也不少,我看到很多。

  這一段話非常重要,「雜亂垢心」,就是你心不誠,你的妄念很多,牽腸掛肚的事情很多,這就是雜亂垢心。你貪瞋痴慢沒有放下,名聞利養沒有放下,五欲六塵沒有放下,自私自利沒有放下,這就是雜亂垢心。這樣的心雖然念地藏菩薩名號,「而不為聞」。這個聞叫聞慧,這不是智慧,不是真修。「以」,以是為什麼,因為你「不能生決定信解」。換句話說,你沒有信,你沒有願,你的信不是真信。所謂古人講的露水道心,你的信心不堅固,你的信心不真實。

  雖然念佛、念菩薩名號,「但獲世間善報」,口善!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這是古大德講的兩句話。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是什麼?你不能往生!這是枉然。但是世間福報肯定有的,念佛的名號、念菩薩的名號得世間福報。你出不了三界,出不了輪迴,你不能往生,所以你只能得這個好處。這一生了生死、脫輪迴、出三界,這是決定得不到。所以「不得廣大深妙利益」,問題在這個地方。廣大深妙利益是了生死、出輪迴、成佛道,這是廣大深妙利益;雜亂垢心得不到這個利益,只能得世間福報。

<p style="color: rgb(0, 0, 0); font-family: 新細明體; font-size: 14.6667px; font-style: normal; font-variant-ligatures: normal; font-variant-caps: normal; font-weight: 400; letter-spacing: normal; orphans: 2; text-align: -webkit-left; text-indent: 0px; text-